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
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
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
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湖南叛逆孩子学校专家建议,父母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
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
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01
从孩子的发展来看
叛逆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
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
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同一性早闭”。
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
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 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叛逆、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
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 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
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之后,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
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理解他人,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的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